股票名称 | 当前价格 | 涨跌幅 | 市盈率 |
---|---|---|---|
N新天 | 4.58 | 44.03% | 13.07 |
N甘李 | 91.18 | 44.00% | 30.66 |
硕世生物 | 261.08 | 12.34% | 88 |
金晶科技 | 3.38 | 10.10% | 73.26 |
安彩高科 | 4.69 | 10.09% | 61.16 |
跨境通 | 5.90 | 10.08% | 0 |
爱迪尔 | 5.90 | 10.08% | 0 |
凯盛科技 | 5.91 | 10.06% | 50.9 |
雪榕生物 | 11.94 | 10.05% | 20.78 |
旗天科技 | 5.48 | 10.04% | 0 |
股票名称 | 当前价格 | 涨跌幅 | 市盈率 |
---|---|---|---|
乐视退 | 0.35 | -10.26% | 0 |
中 关 村 | 11.12 | -10.03% | 130.88 |
恺英网络 | 3.50 | -10.03% | 0 |
新力金融 | 11.58 | -10.02% | 375.54 |
顺网科技 | 23.55 | -10.01% | 0 |
金运激光 | 44.01 | -10.00% | 863.75 |
天齐锂业 | 23.22 | -10.00% | 0 |
国药股份 | 44.57 | -10.00% | 21.7 |
汤臣倍健 | 19.81 | -10.00% | 0 |
神州泰岳 | 6.13 | -9.99% | 0 |
注册会员 操盘达人
新闻动态
今日充值
注册领钱
赢万元奖
配资交易
10倍效益
发现牛股
价值超10万
Development_SWUFE
发展研究院(Institute of Development)是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成立的以服务国家、行业和地方的发展需要为己任的财经智库机构,着力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昨天国际油价冲击、政策不确定与宏观经济波动
李起铨 李佳仪 成乐*
摘要:本文运用基于短期约束的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对我国1995-2018年的月度数据进行考察,分析导致国际油价波动的供给和需求冲击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总需求冲击导致的油价上涨会加剧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经济总需求与油价特定需求的正向冲击会提高经济增长水平;特定需求冲击导致的油价上涨提高了通货膨胀水平;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对实质经济产生负向影响。
关键词: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宏观经济波动;SVAR模型
一 引言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石油的开采与储备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石油支撑着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石油价格的波动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变化。迄今为止,世界历史上曾爆发过三次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国际油价在近几年也呈现剧烈的波动(见图1),2004年以来每桶价格由34.31美元持续攀升至2008年的133.88美元,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大幅下跌至每桶39.09美元,之后又经历了几次大涨大跌,石油价格的波动成为每个国家关注的焦点。
图1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趋势图
一般来说,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主要受到供给和需求的影响,从供给层面看,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全球石油的供应面临着滑坡的现象,石油储量的降低、供给紧张等将对石油价格产生影响。另外,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世界石油市场中的垄断地位,也会使得国际石油的供给来源分布不均。从需求层面看,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与日激增,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际油价的上涨。除此之外,商品市场中投机基金的进入、美元汇率的波动以及由政治矛盾、军事争端等事件引发的影响,也会造成国际油价的波动,使得国际经济环境进一步产生变化。
近年来,由于世界贸易中心向东亚、南亚等地区的转移以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见图2),2016年对外依存度已突破60%,超越国际公认的石油依存度50%的警戒线,过高的石油依存度会使我国经济易受到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另外,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发展的中后期阶段,对石油能源消耗较大的产业仍在快速发展,可以预见未来石油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1998年和2000年,我国的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均与国际接轨,国内经济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更为显着,因此,研究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图2 主要国家原油消费总量与进口总量排名
回顾过去国内外研究国际油价波动与宏观经济互动关系的文献,大多数着重研究油价对国民生产总值、货币总量、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等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其中,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更是衡量国家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经济增长状况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而通货膨胀则代表了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的严重程度。石油作为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工业原材料,其价格波动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是否正常运行,而且也关系到居民消费结构和生活质量的变化,进而对社会商品需求产生影响。因此,国际油价波动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一直是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国际油价波动也会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影响,造成经济政策的不确定,例如油价的上升会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冲击着居民的消费与投资,此时政府为了经济的稳定增长可能调整相应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然而,对于这部分的讨论是文献较少触及的领域。另一方面,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也会造成宏观经济环境与金融市场的波动,Stock和Watson指出,在2007年由美国次贷风暴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相关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是经济波动加剧的主要原因。[①]而建立经济政策不确定指数的Baker、Bloom和Davis也在相关研究中得出经济政策不确定会抑制经济增长的结论。因此,在探讨国际油价波动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关系时,也应该将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纳入考虑。[②]
我国自金融危机之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加深了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宏观经济环境也发生改变,进一步影响了企业对石油的需求与石油价格;相反,石油价格的变动也会对实体经济与经济政策的不确性产生影响,相较于以往文献,本文同时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分析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不同影响。此外,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本文更进一步分析了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与经济政策不确定的互动关系,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讨论,可以为投资人、企业以及政府单位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意见。
二 文献综述
关于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Tang、Wu和Zhang通过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研究石油价格冲击对中国经济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石油价格的上涨对中国的产出和投资具有消极影响,对通货膨胀率和利率具有积极影响,受中国价格调控政策的影响,油价波动对以实际产出和投资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冲击持续时间较长。[③]Antonakakis、Chatziantoniou和Filis研究石油价格冲击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动态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石油价格冲击负面回应了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冲击。[④]Filis和Chatziantoniou以石油进口国家和石油出口国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金融和货币政策对石油价格冲击的回应,结果表明,石油出口国和石油进口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均显著受到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此外,利率对石油价格冲击的回应很大程度上受该国货币政策的影响。[⑤]Zhao、Zhang、Wang和Xu通过构建DSGE模型,研究石油价格冲击对中国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政治事件引发的石油价格波动会对中国产出和通胀产生短期影响,而其他石油供给冲击、工业商品需求的震荡、对特定原油市场需求的震荡引起的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产生长期影响。[⑥]
在国内文献方面,师博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存在非对称性效应,短期来看油价下跌对产出增长率的逆向冲击较大,但长期来看油价上升的负面效应更为显著。[⑦]刘建和蒋殿春采用SVAR模型分析了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产出增长具有直接的消极影响,还通过加大了国内通胀压力、促使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和人民币汇率波动间接影响产出的增长。[⑧]吴振信、薛冰和王书平运用VAR模型,构建了原油价格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货币政策、失业率之间的动态关系系统,探讨油价波动对我国一些重要经济变量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油价波动是引起经济增长率、物价水平、货币政策等经济指标变化的原因。[⑨]马卫锋和赵冰洁基于线性和非线性的双重假设,采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国际油价对我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国际油价的下跌会造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但油价上升的影响却不明显。[⑩]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在分析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影响时,主要以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利率等变量做为宏观经济的参考指标,缺乏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的考量。此外,现有国内文献大多仅考虑石油价格的变动,较少进一步区分石油价格的变动是供给面因素所引起还是需求面因素所造成。因此,本文通过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这一指标代入模型分析,并将油价的波动区分为由需求或供给所造成的不同冲击,为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提供更全面的分析。
三 模型建立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是一种非结构化模型,采用多方程联立形式,对模型内全部的内生变量的滞后项进行自回归,从而估计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VAR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
(3.1)
(3.2)
其中,是一个包含世界石油产量、经济总需求、国际石油价格、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5个内生变量的列向量;是的i阶滞后向量;是模型的常数项;Ai是一个n×n的自回归系数矩阵,即各阶滞后项的参数矩阵;是简化式残差列向量;W是方差协方差矩阵。
由于VAR模型更倾向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变量的滞后结构,没有明确体现变量间的结构性关系,因此变量之间的结构关联性会被隐藏,而SVAR模型包含了变量的同期关系,弥补了VAR模型的不足。因此,本文建立如下SVAR模型:
(3.3)
为了得到模型SVAR模型的简化式,可将上式两边同时乘以,得到:
(3.4)
其中,为常数项,为系数矩阵,则为随机扰动向量,被视为的线性组合。根据SVAR模型的识别条件,我们需要做出如下假设:当期的世界原油产量不受当期其他任何变量的影响;当期的经济总需求不受除世界石油产量外的当期其他变量的影响;当期的国际原油价格只受本期原油产量与经济总需求影响;当期经济政策不确定指数受本期原油产量、经济总需求原油价格的影响;当期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受本期油价的供给与需求冲击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的影响;当期CPI受其他所有变量的影响。因此,各变量冲击之间的关系为:
(3.5)
四 变量选取
(一)影响油价波动的供给与需求冲击
本文采用Kilian的设定,将影响油价波动的冲击性因素区分为供给冲击、经济总需求冲击和原油市场特定需求冲击。[11]其中,世界石油产量的变动直接地影响了石油的供给,反映了政治变化、军事冲突、能源垄断活动等影响对油价波动的冲击,本文以世界石油产量作为油价波动的供给面冲击变量(SS),数据来源于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网站,对该数据采用增长率的形式表示。另外,在影响油价波动的需求冲击中,经济总需求冲击是指全球经济活动对油价的冲击,本文采用Kilian所建构的全球经济活动指数作为油价波动的经济总需求冲击变量(ADS),并采用油价变动作为原油市场特定需求冲击(OSDS),市场对原油价格的限制,将影响个人或企业的原油消费行为,即石油价格的波动对石油的需求面影响最为直接。世界原油市场上的三大基准价格是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低硫原油价格(WTI)、英国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Brent)和阿联酋迪拜原油价格(Dubai)。中国的原油合同交易是以Brent原油为基准价格,因此本文以Brent原油价格作为研究变量,数据来源于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网站,对该数据采用增长率的形式表示。
(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EPU)由Baker,Bloom和Davis编制,是反映市场政策和制度风险的重要指标。该指数是通过筛选统计出中国大型报社中与经济政策不确定相关的文章,进行统计和标准化处理后得到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的数值越大,代表政府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程度越高。对EPU指数的选取,扩大了对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的范围,通过探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与国际油价波动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也弥补了相关文献中的不足。EPU指数来源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网站”(http://www.policyuncertainty.com/)。
(三)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
在衡量国家经济水平时,一般采用国内生产总值或工业增加值作为研究变量,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其价格波动对工业经济的影响尤其显著。因此,本文以工业增加值增长率(IAV)代表中国经济增长水平,该数据来源于中经网数据库。通货膨胀是指物价全面持续的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度量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指标。CPI的高低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说明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因此本文选取CPI代表中国通货膨胀的水平,该数据来源于中经网数据库。
五 实证分析
(一)时间序列分析
本文首先对所有变量进行了基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将各变量的历史走势用图形表示,便于对变量数据进行初步判断。其次,由于不平稳的时间序列会出现伪回归现象,影响模型的有效性,因此在进行实证分析前,需要对所有变量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即检验序列是否存在单位根,本文利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对原序列和一阶差分序列进行检验,ADF单位根检验的原假设是变量序列具有单位根,即变量序列是不稳定,具体结果见图3和表4。
图3 相关变量变化趋势图
根据描述性统计及变量变化趋势图可知,相比石油价格和石油产量,EPU、IAV和CPI的波动幅度较大,其中,世界石油产量在2001年和2003年的波动十分剧烈,一个重要原因是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对中东地区的军事影响显着。2008—2009年间,石油价格、石油产量、经济总需求与主要的经济变量均大幅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冲击,使得通货膨胀紧缩。而世界范围的经济低迷,使得油价也大幅下跌。2008年和2011年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指数大幅上涨,显示出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加深,这是因为美国和欧洲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其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蔓延至中国,政府出台应对措施导致经济政策不确定。
在变量的平稳性检验方面,ADF检验显示,所有变量的原序列均在5%的显着性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这六个变量的原序列是平稳的。基于以上的平稳性检验,本文将采用原序列进行后续SVAR模型的分析。
表4 描述性统计和单位根检验
变量 |
均值 |
标准差 |
最小值 |
最大值 |
ADF |
SS |
0.001 |
0.008 |
-0.025 |
0.026 |
-14.872*** |
ADS |
4.969 |
67.231 |
-163.431 |
187.898 |
-3.090** |
OSDS |
0.003 |
0.088 |
-0.296 |
0.197 |
-13.841*** |
EPU |
148.016 |
128.443 |
9.067 |
935.310 |
-4.233*** |
LIAV |
11.616 |
4.562 |
-2.400 |
28.430 |
-4.569*** |
CPI |
102.825 |
3.956 |
97.800 |
124.100 |
-3.720** |
注: ***、**、* 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
(二)模型的最佳滞后期
SVAR模型的建立需要设立最佳的滞后期数。如果滞后期数太少,误差项可能会存在严重的自相关问题,如果滞后期数太多,需要估计的参数就越多,导致模型的自由度下降,影响估计参数的有效性,降低估计参数解释力。因此,合理的滞后期数是VAR模型分析的关键。本文选用LR似然比、AIC信息准则、与SC信息准则等三种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表5显示,根据LR准则的检验,检验结果将本文的滞后期确定为3期。
表5 最佳滞后期检验
Lag |
LogL |
LR |
AIC |
SC |
0 |
-3447.516 |
NA |
24.668 |
24.746 |
1 |
-2404.443 |
2033.993 |
17.475 |
18.020* |
2 |
-2335.813 |
130.887 |
17.242* |
18.254 |
3 |
-2302.316 |
62.448* |
17.259 |
18.739 |
4 |
-2280.438 |
39.848 |
17.360 |
19.307 |
5 |
-2262.943 |
31.117 |
17.492 |
19.907 |
6 |
-2238.049 |
43.208 |
17.572 |
20.454 |
7 |
-2217.112 |
35.444 |
17.679 |
21.029 |
8 |
-2198.829 |
30.167 |
17.806 |
21.622 |
(三)脉冲响应函数
脉冲响应函数反映了随机扰动项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模型变量当期和未来的影响,通过脉冲响应图可以检验影响油价波动的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对各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强度和持续时间。图6分别显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一单位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的脉冲响应图,图中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则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由图6可以看出,经济总需求的冲击对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石油供给与油价特定需求冲击对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较不明显,对于正向的
图6 主要经济变量对油价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
经济总需求冲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在4个月内出现剧烈的正向波动,之后需求冲击的效应逐渐变小,说明经济总需求的增加会加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在经济增长方面,石油供给冲击对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没有显著的影响,这可能是近年来油价波动主要是由需求面的因素所导致,石油供给冲击的影响较小;经济总需求与油价特定需求冲击对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具有显著且持续的正向作用,说明由需求冲击带来的油价上涨会加快经济增长,这与谭小芬等的研究结果相同[12],即在需求冲击下,油价和工业产出会同向变化,而这一结论与相关文献中得到的“油价上涨会使经济增长受到抑制”有所不同。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虽然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所冲击,但我国经济内需强劲,需求冲击对国内经济的拉动作用大于油价上涨的负向作用。
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上,由图7可以看出,石油供给冲击对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仍然没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油价的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6个月内会出现明显持续性的上涨,随后上涨幅度降小。石油价格的上升会提高预防性原油储备和加剧金融投机活动,进一步引起以石油为原材料行业生产成本的提高,造成物价水平的上升。
最后,鉴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也可能造成宏观经济波动,本文进一步探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居民消
图7 主要经济变量对经济政策不确定的脉冲响应函数
费价格指数对一单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的脉冲响应,对于正向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会出现剧烈且持续的反向波动,这与黄宁等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代表政策不确定性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向影响。[13]
(四)方差分析
方差分解表示结构冲击对模型内生变量的影响,通过预测误差方差百分比的形式反映贡献值,更为直观地表示了向量者之间交互影响的结果。表8—10分别显示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方差分解结果。由表8可以看出,石油价格波动的需求因素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的影响大于供给因素,在前三个月内油价特定需求冲击的影响较大,在接下来的月份中则是经济总需求冲击的影响较大;石油供给因素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的影响虽然低于经济总需求因素,但随着时间的增加,贡献度在不断增加。
表8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方差分解
Period |
S.E. |
SS |
ADS |
OSDS |
EPU |
LIAV |
CPI |
1 |
0.007 |
0.296 |
1.699 |
0.925 |
97.080 |
0.000 |
0.000 |
2 |
0.007 |
0.375 |
1.258 |
1.731 |
96.520 |
0.002 |
0.115 |
3 |
0.008 |
1.395 |
1.323 |
1.637 |
94.349 |
0.729 |
0.566 |
4 |
0.008 |
1.816 |
1.791 |
1.340 |
93.315 |
0.987 |
0.750 |
5 |
0.008 |
1.872 |
2.044 |
1.136 |
92.738 |
1.245 |
0.964 |
6 |
0.008 |
1.964 |
2.142 |
0.994 |
92.033 |
1.696 |
1.170 |
7 |
0.008 |
2.062 |
2.167 |
0.888 |
91.533 |
2.004 |
1.345 |
8 |
0.008 |
2.124 |
2.126 |
0.805 |
91.144 |
2.317 |
1.484 |
表9显示经济总需求因素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贡献最大,且具有持续性的效应;油价特定需求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影响次于经济总需求因素,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在第三个月之后逐渐增强,说明政府政策的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传导实施,对经济的影响具有滞后的效应。表10则显示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贡献远大于对其他因素,而在石油价格波动的供给和需求因素中以油价特定需求的影响为最大。
表9 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方差分解
Period |
S.E. |
SS |
ADS |
OSDS |
EPU |
LIAV |
CPI |
1 |
0.007 |
0.029 |
1.864 |
0.379 |
0.395 |
97.333 |
0.000 |
2 |
0.007 |
0.048 |
2.105 |
3.151 |
1.909 |
92.033 |
0.753 |
3 |
0.008 |
0.071 |
7.124 |
3.649 |
3.799 |
84.717 |
0.641 |
4 |
0.008 |
0.350 |
8.854 |
4.495 |
4.105 |
81.618 |
0.578 |
5 |
0.008 |
0.358 |
9.750 |
5.483 |
5.326 |
78.495 |
0.589 |
6 |
0.008 |
0.369 |
10.664 |
5.620 |
6.395 |
76.392 |
0.559 |
7 |
0.008 |
0.421 |
11.288 |
5.856 |
7.267 |
74.640 |
0.528 |
8 |
0.008 |
0.447 |
11.814 |
6.042 |
8.336 |
72.858 |
0.502 |
表1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方差分解
Period |
S.E. |
SS |
ADS |
OSDS |
EPU |
LIAV |
CPI |
1 |
0.007 |
0.076 |
0.085 |
1.294 |
0.709 |
4.887 |
92.950 |
2 |
0.007 |
0.088 |
0.191 |
2.274 |
0.323 |
5.581 |
91.542 |
3 |
0.008 |
0.253 |
0.300 |
2.843 |
0.234 |
5.289 |
91.082 |
4 |
0.008 |
0.265 |
0.848 |
4.121 |
0.171 |
5.519 |
89.076 |
5 |
0.008 |
0.219 |
1.603 |
5.251 |
0.136 |
6.675 |
86.117 |
6 |
0.008 |
0.189 |
2.217 |
6.363 |
0.114 |
7.522 |
83.596 |
7 |
0.008 |
0.168 |
2.783 |
7.150 |
0.100 |
8.540 |
81.258 |
8 |
0.008 |
0.151 |
3.294 |
7.768 |
0.092 |
9.606 |
79.089 |
综上所述,在油价波动对经济变量的影响中,来自需求因素的冲击均大于供给因素,其中经济总需求拉动的油价上涨更是造成经济政策变动与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增长具有滞后效应,而油价特定需求带动的油价上涨与需求拉动型的经济增长则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
六 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SVAR模型,选取1995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数据,探讨了国际油价波动与我国宏观经济变量(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通膨胀率)的动态关系,不同于过去相关文献,本文在探讨国际油价波动与实质经济的互动关系时,进一步选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来代表我国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探讨其与国际油价波动的关系,弥补了相关文献的不足。此外,本文同时从影响国际油价波动的供给面冲击和需求层面冲击着手探讨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宏观经济变量如何受到油价波动的影响。
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结果表明:(1)来自经济总需求造成的油价冲击会对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产生正向的作用,说明经济总需求拉动油价的上涨会加剧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2)经济总需求与油价特定需求冲击的正向冲击都会提高经济增长水平,但供给冲击对经济的增长没有明显的作用,而政策不确定性则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向影响。(3)油价的上涨会提高预防性原油储备和加剧金融投机活动,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和物价水平的上升。另外,方差分解的分析结果表明,与油价波动的供给冲击相比,需求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经济总需求因素对于经济政策的不确定和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变动的贡献最大,效果最持续,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增长具有滞后效应,而油价特定需求带动的油价上涨与需求拉动型的经济增长均会导致通货膨胀。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进一步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虽然国际油价波动会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显著的影响,但不同来源的油价冲击的影响方向与效果不一致,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先分析造成油价波动的原因,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第二,从供给面来看,虽然实证结果表明造成油价波动的需求冲击对经济变量的影响均大于油价波动的供给冲击,但政府仍应设法避免油价的供给冲击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仍需依赖石油,因此,我国应建立多元化的石油供给体系和完备的石油战略储存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寻找石油替代能源,缓解我国经济对石油过度依赖的问题,石油能源的安全保障可以降低由石油供给冲击造成的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第三,从需求面来看,需求冲击造成的油价波动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通货膨胀的恶化。因此,我国要注重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善,调节我国过度依赖出口发展经济的模式,加强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减缓由于世界石油价格和我国经济同向变动带来的冲击,另外,政府也要积极加大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以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第四,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会造成宏观经济环境与金融市场的波动,抑制政府与民间的消费与投资,对一国的经济活动和产出有负面的影响,因此,政府应致力于创造稳定的经济环境与政策,以避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造成的不利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股票配资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zccm.cc//pzzn/6932.html
股票行情网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平台服务,所有产品及展示信息均有平台方提供。配资有风险,选择平台需谨慎。